
1道點心教學X1則動人故事=專屬你的分享時光
少妮媱手工烘焙坊—手作濃情密意餅乾:紅藜X小米口味
部落主廚教你做
個性活潑、大方的少妮媱,常常出完餐點就跟客人東南西北聊起天來,很難想像是在烘焙坊裡謹慎、細心的甜點主廚。不只如此,少妮媱手裡的甜點食材皆來自親戚的作物,而對製作甜點著迷的她,運用紅藜及小米,像是施展魔術一般,變成一道道可口的點心。
部落主廚面對面
少妮媱,來自台東金峰鄉歷坵部落。幾年前,看著沒人整理的老家、隔代教養的孩童,決定回到歷坵,佐著金崙溪一同灌溉這片土地。回鄉後創立部落手工烘焙坊,分享『家』的味道,把傳統食物放進甜點裡。部落的小小一隅,是少妮媱被群山圍繞的烘焙坊,遠遠便可以聞到淡淡的甜甜香味,是媽媽的南瓜、阿姨的小米、舅公的紅藜,經過攪拌、烘烤後,是最雋永也最令人想念的味道。
台東部落食尚-分享廚房
系列活動連開三場次,讓你三、四月都可以體驗原住民族傳統飲食手作與飲食文化知識。有魯凱族傳統血腸,帶你用雙手感受豬腸與豬血的溫度;以及如何將最有營養價值的台東在地紅藜、小米,變成健康的小點心;不只如此,只有在阿美族祭典才可享用到糯米酒,這次要讓你搶先品嘗。讓我們跟著部落主廚的雙手,學一道料理美食,透過食物與人的心情對話,走進部落的一段故事。
原味紅藜餅乾 ✖小米可可餅乾
個性活潑、大方的少妮媱,常常出完餐點就跟客人東南西北聊起天來,很難想像是在烘焙坊裡謹慎、細心的甜點主廚。不只如此,少妮媱手裡的甜點食材皆來自親戚的作物,而對製作甜點著迷的她,運用紅藜及小米,像是施展魔術一般,變成一道道可口的點心。
每一口都讓你吃到台東原味
✷ 紅藜:排灣語「djulis」,為原住民族的傳統食材之一,具有穀類紅寶石之稱,擁有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,常見的料理有紅藜飯、紅藜養生茶等;少妮媱將親戚種植的紅藜,變成健康的餅乾小點心,不僅吃了健康,也吃進家人滿滿的愛意。
✷ 小米:排灣語「vaqu」,同樣為原住民族的傳統食材之一,雖然小米為主食,但從播種、疏苗、除草到收成,每一步都需要極大的耐心,因此族人非常珍惜小米。常見的料理有小米粽、小米酒等。少妮媱同樣以親戚種植的小米,用魔術師的雙手,變成小米餅乾。
✷ 刺蔥:排灣語「tjanaq」,山區隨手可得的野菜刺蔥,也叫鳥不踏,因為背面長滿了刺,味道濃烈適合作為辛香料。常見到的料理有刺蔥烘蛋,刺蔥水餃等。少妮媱發揮創意,搖身一變為刺蔥冬瓜茶,讓你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